新闻 详情 返回上页

综述:如何引领香江下一代? 香港校长指点迷津

2017-03    来源: A+

  北京3月11日电 (记者 杨程晨)青年教育、经济转型是近年谈论香港绕不开的议题,香港应如何引领香江下一代?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,三位香港高校校长接受记者采访,指点迷津。

资料图:全国政协委员陈新滋(右)。发 盛佳鹏 摄 资料图:全国政协委员陈新滋(右)。发 盛佳鹏 摄

  两地高校联合办学培养下一代精英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香港浸会大学原校长陈新滋说,让部分港人对内地消除误解,最根本的方法是培养对两地都有清楚认识的下一代社会精英。

  2005年,北京师范大学-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(UIC)在广东珠海成立。陈新滋指出,联合办学是为共同培养下一代青年领袖。UIC的经验应该推广至更多顶尖大学,吸收香港最优生北上求学。“有在内地生活过才能清醒思考,为内地正确发声。”

  陈新滋认为,UIC相对高额的学费是其自负盈亏所需,而其中作奖学金的预留部分可吸引“寒门学子”。高学费并未给学生设限,反而能让青年人更具竞争力。

  “最优秀的港生北上求学的还不多。”对此,陈新滋提出,可借鉴UIC目前的办法,本硕博毕业生获颁UIC毕业证书及香港浸会大学相应学位,便利学生于两地就业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同样提及两地院校合作、交流。唐伟章认为,香港高校应大力拓展与香港以外大学的教研协作,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、包容。

  以广东为腹地为香港科创拓宽平台

  有舆论指,香港经济结构亟待转型,发展科创以摆脱其对金融、地产的过度依赖已成当务之急。“香港几乎没有科技工业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指出,该领域发展滞后、就业不景气,导致高校应用科学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“乏善可陈”。长此以往形成循环,经济转型将蒙上阴影。

  他认为,当前内地科技工业日臻成熟,欲发挥香港高校基础科学研究优势,与内地合作是一条可行之路。

  身为中科院院士的陈新滋从香港浸会大学校长职位退休后,回到广州中山大学药学院担任全职教授,从事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科研工作。他说,广东有大型制药厂,以及配套的经济基础和科研实力,有助于将新型抗癌药等研究推广到生活中。

  “一说起学者挣钱就议论纷纷,我们是不是能鼓励科学家挣钱?将研究转让、落地为成果。”陈新滋说,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产业,吸引更多香港年轻人加入到应用科学领域。“我的团队里就有不少来自香港的年轻学者。”

  另一方面,黄玉山指出,香港还要打造自身的科创行业,让从内地学成归来的高端人才有用武之地。历史过往,香港已错过几次科创发展机遇,目前深圳大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已遥遥领先,香港应更好利用其政策优势加强合作。

  “没有创新就没有将来。”黄玉山说。(完)

责编:

  • 新闻
  • 娱乐
  • 财经
  • 汽车
  • 女性